書展和買書

到今天,我都不知道為什麼香港要有香港書展。

對不場中小型出版社而言,書展幾乎是唯一可以把書帶給大眾的方法。因為,你很清楚知道,在香港七成幾的門市書店都是有政治資本背景的。以這種走勢生存的大型書店,最終都會得到一種的權力:你聽他們的話,你就有機會可以在書店擺放好一點的位置。

從2008年起,我已經知道,香港書展是會特惠旅客的。至於為什麼?我不知道。有些微博的讀者就跟我說,對書展特惠旅客這件事,感到非常「有趣」。因為,他可以看到一些在外面的書店看不到的書。

另一方面,有不少獨立出版社,表面上他們在商業上好像有點成功,但讀者從來都不知道,書展的客人,跟書店的客人是不一樣的。你的書,如果想給大家看到,你就得到接觸到更多更多的人。

雖然,在網路上我看到很多人說「我不去書展」,「我不讀書」。對的,在香港,不讀書的人已越來越多,而不讀書又活得很好的人也越來越多。很多作家都變身成為KOL了,不再寫專欄,甚至不再出書,因為他們知道與其在專欄上寫一些東西,印在紙上,留世流傳,都不及在網路流竄的東西多人看。

網路和紙本是不是真的沒有分別呢?當然,我不是那麼白痴的覺得「我還是喜歡油墨的味道」是可令人信服和買書的原因。我只記得,十年前,剛回港,生活比較潦倒的時候,有機會邂逅了一次詹宏志先生。詹先生是製造「個人新聞台」的人,也許都是華文世界首個「部落格平台」。他說,在大學,不少人都不再買論文,而是花錢買「進入論文庫的鑰匙」。這些鑰匙,香港的大學都買很多的,但很多時候大學生都不會用。因為他們都不用不看論文。詹先生說:「你以為你付款買了鑰匙,那些東西,就會永遠在你手邊嗎?不,不一定。」因為,如果那個論文庫倒閉,你就不會再看到了。正如,如果你只有某新聞雜誌的鑰匙,但你沒有買印本,到那雜誌要易手,老闆轉方向,不再讓網民回帶,那你就永遠都看不到那些雜誌的內容了。最近,我有一次類似的經驗。我以為我在KKBox收藏了一首歌,但原來那首歌,會因為某些原因而不再可以聽到。因為你沒有真的買唱片或是mp3,你只是有KKBox的鑰匙而已。

如果你以為書的內容,都只是網路上流竄過的東西,不值一買,也許你真的覺得網路可以是永遠的,社交網路可以是理所當然的存在,網路上一定可以找到某些文字云云。

很可惜,其實不是。買了書,除非你主動的把他們放手,又或是在《明日世界》一樣要找東西來燒,你是不能也不會平白無事就把書內的內容毀滅掉的。

香港人不再買書,覺得不值得。很合理的,因為大家都沒有時間看書,看看電視(別跟我說沒有人看電視,最近到朋友家,朋友的家的窗戶看到很多尋常百姓家的大廳,其實每家人都在看電視,只是看不同的台而已),看看朋友的instagram就好。只是,在無常而失恆的世代,書內的東西相對網路的東西,更強壯,更難被毀滅。

留言

此網誌的熱門文章

【光明頂摘錄】習主席對那位警察說的一句話

讀自殺新聞的隨想